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建校74年来,永利3044浏览器涌现出一批又一批铸魂立心、弘道立身的“大先生”“筑梦人”,他们栉风沐雨、执着求索;他们淬炼自己、孜孜不倦;他们乐于奉献、心有大我。他们将“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抱负切实转化为扎根中国大地、潜心教书育人、培养栋梁之才的实际行动,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着青科大力量。
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学校推出“大道师者”系列展,集中展示大道师者、最美教师、教学名师、泰山学者、公益先锋、教书育人楷模、优秀教师等教师代表典型教学事迹,向优秀的榜样致敬,共同聆听他们对教育事业的铮铮誓言。
2020年10月3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13实验室来了两位老人,为了一个新的科研项目,在退休十年之后,再次回到学院113实验室,将曾为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立下赫赫战功的氢电弧等离子体纳米粉体制备设备进行再次升级改造。经过一周的不懈努力,两位老人带领弟子们,使这台大设备重新焕发了青春。
他们是中国纳米技术研究的开拓者、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创始人,他们就是被称为“纳米王国的博导夫妇”——崔作林、张志焜。
艰苦创业:从无到有 勤俭节约创建新行业
1988年底,崔作林、张志焜两位教授带着教育部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从吉林大学调入永利3044浏览器的前身青岛化工学院。他们被这里宽松的学术氛围深深吸引,决心在这黄海之滨的菁菁校园里干出一番事业,创建了青岛化工学院纳米材料研究所。
八十年代末的青岛化工学院,也因为他们的到来,成为全国最早开展纳米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
1990年,纳米材料研究所开始筹建,从青岛市科委获得2万元的经费支持,为了节约经费,他们从工厂花500元钱买回报废的旧设备自己设计,动手改造,加配相关仪表,改制成了制备纳米材料的简易设备,靠着这些自制的“土枪土炮”硬是制备出了几种金属纳米材料。
在那段峥嵘岁月里,他们一直努力克服艰苦的科研条件,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两位教授当时既是实验室的设计师,又是搬运工和泥瓦匠。
1992年,他们主持的项目获国家科委批准拨款科研经费250万元,经费虽然宽裕了些,但他们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搞科研的可贵精神。
有一年的星期天,下着大雪,崔教授和孩子在离家十几公里的商店买东西时,发现有科研中时常用到的高压胶管,店里卖4元5角钱1米,比他们实验室用的8元1米的便宜不少,他就买了一大捆。为了省钱,连出租车也没舍得坐,硬是挤了两次公交车,和孩子一起冒着大雪扛着麻袋回到学校。
还有一次,在纳米催化剂的研制过程中,实验室急需一批三氧化二铝载体。张教授带着学生亲自赴淄博看样定货,当天傍晚押车往青岛赶,赶回学校时,已经是午夜了。他与几位学生硬是人抬肩抗,把5吨重的氧化铝从一楼搬进了位于四楼的实验室。
他们能节约就节约,把省下来的经费全部用在科学研究上,带领团队在所研究领域干出了一番事业。
与时俱进:外出求学 不懈努力结硕果
1992年2月,崔作林教授公派赴美新泽西大学纳米材料实验室做访问学者,他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较短的时间内用自行设计的装置首次观察到纳米TiO₂陶瓷的低温塑性形变,被美国纳米材料专家席格尔誉为纳米领域“著名的实验”。
当年10月,崔教授谢绝了美国校方开出的丰厚待遇,用平时节省下来的钱购置了一些精密的真空配件,并购买了一批与纳米科研工作有关的文献资料。在参加完第一届国际纳米材料会议后,他就马不停蹄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投入到了纳米材料研究所承担的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中。国外大学提供的舒适环境,丝毫不能动摇他科研报国的坚定信念。要在祖国的大地上、在他所挚爱的纳米材料制备领域里早日建功立业。
两位教授既是纳米材料研究所的学术领军人,又是第一线的实干家。只要有时间,他们就一头扎进实验室,有时甚至连中午饭都不去学校餐厅,自己从家里带几个馒头凑合一下,就为了能多挤出一点时间搞科研。
长期不懈的努力最终结出了丰硕的果实。1995年,他们一手创建的纳米材料研究所成长为材料科学技术系,1996年获批山东省纳米材料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作为重点实验室主任,崔教授多方筹集资金,购置了多台先进的进口大型仪器,为材料学科今后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7年12月,崔教授、张教授主持的“高熔点纳米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成果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这是迄今我国纳米科技领域获得的最高等级的国家级奖励。
我国著名金属材料科学家、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师昌绪在考察了当时的纳米材料研究所后,对他们的工作做出了评价:“制备全国第一,应用也走在前面。”
精神传承:纳米精神科大校园薪火相传
在他们的带领下,材料系1997年获批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点,2003年作为重要支撑单位,全力确保学校成功获批材料学博士点,为永利官网(永利3044浏览器)材料学科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
崔教授讲到:“我们提倡纳米精神,何为纳米精神?我认为‘艰苦创业,不断创新’的‘两创’就是纳米精神的核心。就是踏实坚韧,与时俱进。纳米材料不是搞到头了,而是方兴未艾!今后我们要发扬光大纳米精神。让纳米材料事业再创辉煌!共同加油!”
这对“纳米夫妇”虽然常年在生活上精打细算到了近乎“抠门”的境地,但对自己的学生,却格外大方,2002年,他们把获得的科研奖励6万元拿出来设立了“纳米奖学金”,鼓励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奖学金的设立,形成了集聚效应,既吸引了广大校友、企业踊跃捐款,又给莘莘学子带来了极大的鼓励,形成了良性循环。
润己方能泽人,修身方能育人。两位教授对科研事业的热爱也深深感染着每一名学生。他们培养了15名博士生、43名硕士生,其中博士生覃勇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得者,硕士生逄淑平是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硕士生董立峰是山东省海外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硕士生张洪武、刘伟是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得者。目前,学生中已有18人成长为教授,还有许多成长为单位的骨干力量。
2006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正式成立,他们亲手创建的纳米材料研究所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嬗变。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学院现拥有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国科大菁英班)5个本科专业。其中金属材料工程、材料化学专业入选2020年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如今的材料学院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工业催化、无机化学、材料工程硕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2016年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2020年入选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第四轮学科评估进入前40%(B-),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
崔作林、张志焜教授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创始人,他们身上有“大家”的担当、“大师”的风范、“大爱”的品质。他们在学校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升级跃迁中,始终坚守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的本色不改。他们淡泊名利、艰苦创业、教书育人、潜心科研的高贵品质和“纳米精神”,正是“科大家风”的生动体现。
崔作林: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纳米材料的制备、结构表征与应用。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青岛市劳动模范。2010年3月退休。
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首位),“中国专利山东优秀发明者”二等奖并荣获二等功,原化工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位),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分别为第一位、第二位);有关纳米催化剂的国家专利共10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5项);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7篇被SCI引用14次,21篇被EI引用,2篇被ISTP引用。
张志焜: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催化功能研究。第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三八”红旗手、山东高校“巾帼建功十大标兵”,青岛市巾帼建功先进个人、青岛市“三八”红旗手标兵、青岛市巾帼科技创新英才。2013年10月退休。
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市二、三等奖多项。承担国家、国防部门、省、市科技项目多项。获批发明专利12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多篇,被SCI、EI引用和录用30多篇。曾任永利官网(原青岛化工学院)材料科学技术系主任和材料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
编者的话:
每一位科大人都应当学习他们热爱学校、热爱教育、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格;学习他们豁达大度、积极乐观的宽阔胸怀;学习他们奖掖后学、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学习他们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实干精神。
时代发展浩荡向前,精神之火永不熄灭。一个学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我们人人争做新时代的奋进者、搏击者、实干者。每一名教师都应当以崔作林和张志焜二位教授为榜样,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立德树人守初心,培根铸魂担使命,永利3044浏览器将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在建设“特色鲜明、走在前列”的高水平大学的新征程上展现更大作为、书写精彩华章。